2019年1月4日上午,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应邀来维多利亚官网讲学。报告会在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由维多利亚3308老品牌院长高峰教授主持,维多利亚3308老品牌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鞠熀先教授作了题为“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和“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检测策略”的学术报告。在“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报告中,鞠教授首先介绍了生命分析技术的含义及研究特性。接着讲述了他们课题组的工作,以改善生命质量为目标,通过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检测为癌症诊治提供了新方法,最后鞠教授着重从新材料(DNA纳米、纳米孔生物分析)、新原理(生物光谱分析、生物质谱分析、生物成像分析)、新技术(单细胞分析、细胞功能分子原位检测)、新应用(生物医学与活体影像分析)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生命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在“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检测策略”报告中,鞠教授由自身研究成果引入,介绍了纳米粒子信号放大策略与生物分子学信号放大策略两个方面内容。纳米粒子信号放大策略,即用纳米粒子加速电子传递和反应速度,提高信号信号。第一,纳米粒子本身可作为一个模拟酶,具有催化特性,可获得酶催化反应的信号。第二,纳米粒子本身是一个信号分子,具有很好的光电性质,既可产生电化学信号,也可产生光学信号。第三,纳米粒子作为载体直接标记识别分子和大量信号分子,一个识别事件可由多个信号分子表达,提高检测信号与方法的灵敏度。最后,纳米粒子具有富集功能,可以特异性识别与富集靶分子,将信号放大。生物分子学信号放大策略方面,鞠教授将PCR扩增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结合,实现了病毒基因的极高灵敏电化学传感。之后将滚环扩增策略用于蛋白质与核酸检测方法的设计,这在生物分子检测尤其是标志物检测中具有很多优点,不但可以保证分子识别的特异性,而且可以提高信号放大强度,降低背景噪音,提高灵敏度,在临床上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鞠熀先教授,1964年生,1986、1989、1992年分别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1997年为加拿大Montreal大学博士后,1989年任南京大学教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为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电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曾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负责人,现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传感-生物芯片-纳米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质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Front.
Anal. Chem.》主编,《Sensors》、《J.
Anal. Testing》、《Telomere
& Telomerase》副主编,《Electroanalysis》、《Anal.
Lett.》、《中国科学:化学》、《Chin.
J. Chem.》,《分析化学》等刊编委。
研究方向为分子诊断与生物分析化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免疫分析、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和临床分子诊断。发表论文637篇(SCI刊物579篇,>5刊物341篇);专利38件(20件授权),中英文专著、教材8部(Elsevier和Springer出版社3部),为8部英文和9部中文著作撰写专章各1篇;至2019年1月1日论文被SCI刊物引用27055次(他引25895次),h-index为85 (Google Scholar
h-index为95,引用31667次)。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梁树权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奖、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称号,2001、2009、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2011、2014、2015、2016、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项合作)、三等奖2项(合作),2017年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合作),2008、2009、2014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008、200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项。